当前位置: 主页 > 奇亿注册 > 网络营销
项目服务
  • 提交需求
  • 策划设计
  • 技术开发
  • 维护修改
  • 售后服务

原标题:胜过大骨汤的雀巢三花淡奶,成了“科技与狠活”的代名词

文丨李珂

谁能想到,这个夏天,“雀巢系”产品的顶流竟然是多年来默默无闻的“三花淡奶”。一百多年前,“三花”创始人怎么也没想到,他一手建立的炼乳品牌、在当下的中国会变成“科技与狠活”的代名词。

“科技加狠活”,百年三花遭遇尴尬

近日,某博主发了一则短视频作品,该作品不仅让一个餐饮行业的潜规则破圈而出,更掀起了新一轮的造梗风潮。

视频中,一位饭店的大哥(回族)表示,自己制作的羊杂汤之所以是奶白色,需要用牛骨炖煮很长时间,过程也很麻烦,结果该博主直接在清水中加入“一勺三花淡奶”就调制出了浓稠奶白色的汤,直接把开饭店的大哥整懵了。

一时间,“师傅熬高汤七个小时,我一勺三花淡奶加鸡精顾客直呼童年味道”的说法火遍全网。与此同时,浓汤宝、甜蜜素等类似添加剂的关注度同步激增,广大网友表示,现在看到外面卖的炸鸡、肉片、烧烤、各种预制食品,满脑子都是:“我一勺三花淡奶!”“那必是科技与狠活儿啊哥们!”“千万别整多了哥们儿,整多了指定导沫子掉头发哥们儿” 。

公开信息显示,三花,是雀巢公司旗下的子品牌,出品炼乳、奶粉、果冻粉、调味饮料、调味糖浆、热可可混合物、速溶早餐、玉米片、冰淇淋和狗粮等产品。

一业内人士表示,如果选择用牛骨 、鸡骨和猪骨自己熬制锅底汤,餐馆从一大早就要开始熬汤,为了煲出味道,熬制的时间要长达好几个小时,甚至有的需要熬15小时以上;可选择三花淡奶和各类添加剂调制则方便很多,用开水把三花淡奶冲开,加上几味调味品就可以了。“如果不是遇到口味特别敏锐的人,多数人甚至会觉得调制出来的口味比熬制的还要好,再说现在也没多少人较真了。”

公开信息显示,19世纪80年代,就职于瑞士英瑞炼乳公司的约翰·美恩宝(Johann Baptist Meyenberg)想出了一个经过杀菌制造不加糖炼乳的新工艺。1899年,搬到美国的约翰与食品零售商E. A.斯图尔特(E. A. Stuart)和汤姆·耶克萨(Tom Yerxa)一起创建了太平洋海岸炼乳公司,并于当年推出了“三花”牌罐装脱水牛奶产品。此后百年间,三花品牌在美国乃至世界家庭中广受欢迎。

1985年,雀巢公司斥资30亿美元收购了三花品牌,将三花和咖啡伴侣等品牌纳入到雀巢咖啡的版图。此后,雀巢在我国市场中把炼乳业务分为两条支线,鹰唛和三花。二者最突出的区别在于浓缩工艺过程中是否添加糖,前者负责生产甜炼乳,后者生产俗称为淡奶的淡炼乳。

一餐饮从业者表示,三花淡奶比起鹰唛高糖炼乳少了一点甜腻,其牛奶乳香更自然清爽,口感较为均衡,比较适合用作调制饮品增加醇厚度。在香港地区,商家和消费者甚至会直接用“三花奶”和“花奶”作为淡炼乳的简称。

事实上,在我国销售的三花淡奶一般分为全脂和植脂两种:其中全脂版本是由新鲜牛奶浓缩制成,算是浓缩牛奶,经过蒸馏的淡奶水分比鲜牛奶少一半,口感爽滑细腻;而视频中出现的雀巢三花植脂淡奶实际上是一种人工和成品,主要成分是鲜牛乳、大豆磷脂、磷酸氢二钠、增稠剂等。据了解,三花植脂淡奶主要用来制作各种各样的菜肴,比如汤羹和一些甜点等,用途十分广泛。植脂淡奶成本低廉,比一般淡奶要便宜些,在餐饮业很常见。

需要强调的是,三花植脂淡奶虽然相对“不那么健康”,但也是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大品牌产品;相较那些都摆不上台面的添加剂,三花淡奶的品质还是可靠的。一定程度上,在逐渐发散和蔓延的舆情风波中,三花淡奶虽是万梗之源,但不应该被过度污名化。

生存虽难,投机取巧不可持续

事实上,部分品牌用三花淡奶等产品当做添加剂使用,在餐饮行业并不是什么秘密,尤其是在涉及“汤底”的领域。

今年8月底,有消费者质疑“海底捞猪肚鸡汤底是粉料冲泡”一事曾引发热议,一度冲上热搜榜。随后,海底捞客服回应称,海底捞猪肚鸡锅底的主要原材料是猪肚条、鸡块及高汤,引起争议的料包由正规厂家供应,是用于辅助改善汤底风味的配料,仅在顾客觉得味道淡时添加。

一业内人士表示,近几年各地火锅店呈遍地开花之势,不少门店出于成本等方面考虑,采用食用香精、动物油脂添加剂等调制汤底,对顾客却称是由猪骨、牛骨加上老鸡等炖出来的“老汤”。其实这种产品,在5-10年前是全盛时期,但那时并没有这么大的曝光度,随着这些年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这个问题才慢慢被抬到前面来讨论。

业内观点认为,当下围绕“三花淡奶们”的争议,本质上是工业食品和传统食品两个体系的认知矛盾。

我国的食品工业体系中,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厂、商、门店可以加工出许多廉价方便快捷但是不那么健康(主要指营养上,而不是毒性上)的食物,满足当前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在很多情况下,号称与牛肉相关的产品可以完全不用牛肉,号称荔枝饮料的产品也可以完全不用荔枝。

中国的现代工业食品体系其实刚刚起步,大部分快消属性的食品其实都是国外借鉴而来,并在国内市场本土化。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普遍收入水平较低,部分厂家、店家不使用真材实料,而采用大量食品添加剂模仿真材实料的口感香味、廉价食品充斥低端消费市场。

诚然,二三十元的雪糕满足了一批消费人群,5毛钱的冰袋也有钟爱它的用户;不过,“三花淡奶”之所以引发这么大讨论还反映了一个事实: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希望对自己食用的商品有更多的知情权,而这种知情权应该得到保护。

在超市买预包装食品时,很多消费者都会主动看产品标签,通过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了解该产品里面有什么配料和添加剂,包含哪些营养价值等信息,甚至可以从标签上追溯到相关产品标准,生产企业等信息。

不过,对于餐饮企业的菜品,这一套技巧完全失灵了——餐饮商家并不会告诉你某个菜品包含哪些配料,更不会告诉你每个配料所对应的配料表,营养成分,供应商信息。也就是说,消费者面对的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黑箱”。除非自身处于供应链体系中、非常熟悉餐饮企业的供应商以及所供的产品,不然即便是业内人士也很难完全了解前述信息。

这种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虽然在近几年成了商家控制成本、维持经营的有效手段,但终究是不可持续的。事实上,伴随着“三花”梗的传播,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已经开始认为,类似的“科技与狠活”在食品中的使用屡见不鲜,大家为了健康还是少下馆子。

近年来,餐饮是我国市场主体最集中的行业之一,不仅体量巨大,更关系着大量从业者和上下游从业者的饭碗。在经历了不断反复的疫情后,谁也不愿意一个网络梗就将我国餐饮行业好不容易出现的复苏苗头扑灭。

此外,伴随着“三花淡奶”梗的传播,当“科技与狠活”的刻板印象从餐饮端逐渐蔓延到预制食品端,这对于一直打不开C端市场的预制菜品类而言,也将是一次不小的冲击。

无论如何,面对“常常矫枉过正”的消费者情绪,餐饮行业、预制食品行业都需要做一点什么,来重新获取市场的信任。毕竟,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注册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