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奇亿注册 > 网站建设
项目服务
  • 提交需求
  • 策划设计
  • 技术开发
  • 维护修改
  • 售后服务

好多人都在说,对于成都,我有一万种吹她的方式。

最为人耳熟能详的大概就是“少不入蜀,老不出川”这句话了,把成都舒适安逸的标签化形象描摹得淋漓尽致。

当然,我更宁愿把这个形象理解为一只浮在水面上的鸭子,世人只看到鸭子安静闲适地浮于水面之上,却鲜有人知水下两只脚的扑腾。

最终,不管看没看透这个真相的人们,一股脑儿扎进了蓉城。

不管是因为“九天开出一成都”的壮阔,还是奔着“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的闲暇,或者就想见识一下成都人的“喜为人先、乐容天下、进退自如、浮沉自安”的精神。

天府之土初相遇,一见成都误终生。



成都土著

“我是地地道道的成都人,从来没有在外地长住过,除了现在在留学。成都不是帝都,没有能与之相比的历史文化名气;也不是魔都,没有那么高大上。但就像我妈说的,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窝。”

现在的成都六条地铁线路穿梭于成都的地下,BRT公交盘踞于二环路周遭,满地车水马龙,一眼行色匆匆。



却鲜有人知,二环高架建成还未通车之时,市民可以上去散步。当站在近乎十层楼高度的地方,抬头看看灰蒙蒙的天,在望一眼居民楼里浇花的孃孃,一切都静谧而美好。

“我刚留学的时候,人家会问我,will you be homesick? 我都是要愣一下,然后说,please don't mention it.”



现在的成都到处充斥着网络上的攻略打卡,周遭都是网红店,到处都是排号的人群,人们在装修精美的店里,对着精致的摆盘,精心P着照片。

而老成都人的记忆呢?



“杜甫草堂对面的赖汤圆好好吃,小时候经常去,还能赊帐。蒲老师,你女娃子昨天吃了是清汤杂酱!”

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时候,说来不算遥远,但细想也已有20余年。时间可以改变得太多太多。

那时候没有网约车,传统出租都还是夏利。省体育馆一出去就感觉有些荒凉,锦江宾馆在城南显得高大贵气,富人们在都在桐梓林聚居。



同样的,那时候根本没有IFS、太古里、来福士、金融城这些概念。只记得人民商场和人民百货。那时候没有网购这一说法,不然不敢想象凌晨三点的荷花池市场又是怎样一番景象。



延续至今的,可能还是四七九中加成外实外的相爱相杀,是春熙路街头的三折耐克阿迪,是文殊院、人民公园的茶水,是晒太阳,掏耳朵,打麻将,吃火锅,蹉跎一天中最鼎盛的时光。



经常有在外生活的老成都对我讲:你一天都在写少不入蜀,怎么就没有想象过我们川人离乡之不易。



单从味蕾来说,无数成都人真的不敢想象,没有二荆条和花椒的杂糅,外面的饮食用什么抚平他们的乡愁?用鸳鸯锅吗?



二十多年前,这些人生在成都,长在成都,平原氤氲的天和辣椒、茶水的滋润给了他们白皙的皮肤以及豁达的精神,即便城市建设的进程大步流星,却依然改变不了成都最为古老的精神文化内核。



不过当这些老成都人走出成都,也许只想“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生活幻想变为只有理想支撑着的麻木的血肉,我不知道他们是否会怅然若失。

土生土长的成都人们,天府之土初相遇,一见成都误终生从出生时候开始就已经存在了。

非成都土著

“莫名其妙在这座城市生活了十四年的我。渐渐接受了成都的生活方式,“头七”是在九眼桥过的,“后七”是在春熙商圈过的,前半段“醉生梦死”,后半段“朝不保夕”,最后我埋着头,已经不太愿意去看雾蒙蒙的天空,终于活成了“两点一线。”

但是还是得在成都继续生活啊!



在昨天的推送中,有一条留言让编辑部印象深刻,

呆不下的城市,回不去的农村。有工作的地方没有家,有家的地方却没有工作。他乡容纳不了的灵魂,故乡安置不了肉身。一个叫家的地方却找不到养家糊口的路,找到了养家糊口的地方却安置不了家。从此便有了漂泊,有了远方。

这应该是很多从二三线家乡小城来成都工作人的心声。



成都现在的发展,确实给了太多人就业发展的机遇。我还是要说,不信你去软件园看看,除了落户此处的知名企业,更有无数创业团队耕耘于此。

成都房价在涨、交通在堵、城市建设来势汹汹,随处可见的施工让道路拥挤而又泥泞。



但是同样的,这里的工作节奏较之北上广又要轻快些许,而且这里的很多人都很会生活,我所指的生活是很好地平衡工作与休息之间的关系。



你可以看见开着豪车去明婷饭店吃饭的人,可以看见很多光鲜亮丽的人挤在某个小巷子深处的火锅店门口排号,还可以看见第二天要工作却依然在晚上去九眼桥不急不忙蹦个迪的人。



这里模糊了一切的爱恨,让很多蓉漂对于生活压力咬牙切齿,却又如同跗骨之蛆一样挥之不去,久而久之,成都的生活也让他们变得欲罢不能。



也许是从来成都念大学开始,也许从来成都做的第一份工作开始,也许从走下绿皮火车看见破旧杂乱的火车北站开始,也许从飞机落地双流国际机场开始……

天府之土初相遇,一见成都误终生。自己还是得在这座城市热烈地活着。

外地人

“在没有高铁动车的时候,又不选择飞机的情况下,坐老式火车入蜀是对人耐心的考验。但当穿越危乎高哉的蜀道进入沃野千里的成都平原,才发觉终点站的那座城市会美好得让你震惊。”

初到成都的外地人,对一切都是充满新鲜感和好奇感的。



比如公交车在很挤的情况下可以从后门上,然后大家把各自的公交卡聚集在一起,挨个传到前面刷卡。



比如当在本地人面前流露出想去武侯祠、去锦里的想法,会换来他们嗤之以鼻的语气“这些地方本地人都不去的”。就像北京人说他们从来没有去过天安门广场看升旗一样。



比如这里的人说话平翘舌不分,称呼男生都是男娃子,女生都是女娃子,还有一些不知道什么原因,就称呼人家瓜娃子。



比如吃火锅或是凉粉之类的小吃,都会要微辣,后面发现还是低估了成都人吃辣的能力。于是说不要辣椒,结果老板还一个劲给你说不要辣椒不好吃,就像成都人带你吃鸳鸯锅是对你最大的包容一样。



比如这里的人为什么皮肤那么白?因为“蜀犬吠日”?所以一出太阳大家都会在太阳底下晒着,在网络上转发着,好似节日。但就下个雨也会上热搜啊!



比如去便利店买东西,老板娘正在打麻将,对你说把钱放在桌子上,要什么自己拿。真的不怕你用一块钱换走一大堆东西。



“如果我老是怀念一座城市,无非是她带给了我此前所有生活体验的巅峰。而往后见过的风景,再也没有能比得上她。”

好多人走过成都,虽只是过客,但惊鸿一瞥之下,一眼便已是万年。

当他们回到自己的城市,回到原本的生活轨道,回想起在成都的那段日子,会心一笑,原来“瓜娃子”是这么个意思。



他们有时候都会有这样的感慨:

为什么自己不是四川人,从一出生便在成都,一生不出蜀,算球!天府之土初相遇,一见成都误终身。

不论在成都土生土长的坚守,还是半路入蜀的迷茫,抑或惊鸿一瞥的惊艳,无数的人对这里的生活有无数种体验。

当然有赞誉就会有质疑乃至于谩骂,成都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会不可避免面临一些阵痛。有所得必有所失。

有人质疑新城市建设破坏了古老的街道与文化,有人质疑高速上涨的房价让这里的生活不再如幻想中安闲,有人质疑“成都省”的发展占用了太多的资源……

此时我在想,那些从初见就沦陷于此的人们会如何回应?

大概是“please don't mention it.”



看吧,生活还是会继续的。天府之土初相遇,一见成都误终身。

你认为在成都生活

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平台注册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