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奇亿注册 > 网络营销
项目服务
  • 提交需求
  • 策划设计
  • 技术开发
  • 维护修改
  • 售后服务

现代科技馆体系助力新时代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

殷 皓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科普工作在创新发展中的作用,多次强调科学普及的重要性,作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等重大判断和一系列重要指示。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聚焦当前科普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进一步明确科普发展的战略任务和使命导向。中国科协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科普工作的要求和部署,发挥科普工作主要社会力量作用,坚持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促进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2012年11月,中国科协提出建设现代科技馆体系,即以实体科技馆为依托,统筹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农村中学科技馆、数字科技馆等协同发展。10年来,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呈现自上而下全面推进、各级科技馆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为推动科普公共服务公平普惠、全民科学素质提升、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独特作用。

  一、建设现代科技馆体系是党领导科普工作的制度性创新设计

  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积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以制度性创新推动科普事业发展,加大优质科普产品供给,有效提升了科普资源覆盖面。

  建设现代科技馆体系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应时而动的科普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科普资源供给也长期存在着供给总量不足、地区分布不均衡等问题,需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才能有效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科学文化需求。2012年11月,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能”、“完善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精神,在前期实体科技馆建设及科普大篷车、数字科技馆、流动科技馆、农村中学科技馆等项目运行的基础上,中国科协统筹谋划,提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现代科技馆体系的战略部署,促进科普的公益普惠。1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支持帮助下,中国科协发挥“一体两翼”组织优势,团结广大科技工作者、科技志愿者和科协人、科技馆人共同努力,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呈现自上而下全面推进、“国家—省—市—县”协同发展、社会科普资源互通共享的新局面,摸索出一条“省域统筹政策与资源、市域集散调配资源、县域组织落实”的发展路径,同步推动各地科技馆体系建设,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现代科技馆体系融合发展格局逐步形成。

  2020年全国科普日期间,为弘扬科学家精神,中国科技馆与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共同实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科学家手模”项目,采集袁隆平、孙家栋、屠呦呦、黄旭华等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科学家手模,并录制寄语视频。2022年5月,中国科技馆被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等7部门认定为全国首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图为在科学家“手模墙”前,观众们品读科学家寄语并与科学家“击掌”。 中国科技馆供图

  建设现代科技馆体系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科普事业中的生动体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对青少年的科学教育,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对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娃娃抓起,使他们更多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形成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作为校外科学教育的重要阵地,科技馆面向社会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等重点人群,以展览教育、研究、服务为主要功能,以参与、互动、体验为主要形式,开展科学教育和科学普及,助力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并为完善我国全民终身学习机制,构建资源更加丰富、方式更加灵活、学习更加便捷的终身学习体系作出贡献。

  建设现代科技馆体系是国家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有益探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是不断夯实文化强国坚实基础的重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将科技馆纳入其中,要求应当面向基层提供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现代科技馆体系服务范围从城市居民为主拓展到全国城乡居民、线上线下公众,有效促进了科学教育资源的均衡普惠,科技馆科普资源的可及性和公众对科技馆科普服务的获得感不断增强。

  建设现代科技馆体系是促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的有力抓手。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全民科学素质提升工作。2009年9月,习近平同志在中国科技馆新馆参加全国科普日活动时指出,中国科技馆新馆要“吸引更多的社会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前来参观学习,为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作出贡献”。在2016年5月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中国科学院第十八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在科技革命日新月异的今天,提升公众科学素质,有助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现代科技馆体系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要求,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线上线下展览及科学教育活动,为全体公民提供优质科普资源,为学校科学教育提供有力补充,为科技强国建设厚植创新沃土。

  二、乘势而上,开创新时代科普工作新局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科协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吹响建设现代科技馆体系的号角,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初步搭建起一套覆盖全国、世界独有的科普基础设施体系。

  服务全民科学素质提升能力日臻完善。10年来,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始终坚持服务全民科学素质提升,致力于打造全民的科学中心,深化科普供给侧改革,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地域公众的不同层次科普需求。坚持以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为己任,联动各级科协、学会、科研院所和企业等社会组织与机构,构建起大联合、大协作的工作格局,为服务公民科学素质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2020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达到10.56%,顺利完成《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制定的10%的目标,现代科技馆体系为这一目标的实现作出了重要贡献。比如,2013年7月至9月,中国流动科技馆在贵州省铜仁市巡展首站万山区展出。敖寨民族中学的学生参观后激动地表示:“来到科技馆,既能听到讲解,又能看到演示,还能自己动手做,对我们太有帮助了!”流动科技馆和科普大篷车类似的案例有很多,这种深入基层、深入社区的科普活动形式受到全国各地群众的欢迎和喜爱,取得了良好社会效应。2021年,科技馆体系推出我国首个太空科教品牌“天宫课堂”,两次天宫课堂活动当天海内外全网总点击量超40亿次,是我国科学教育活动在单日内覆盖面最大和参与公众最多的重大科普实践,也是我国科普事业迈上新高度的生动体现。

  科普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实现跨越式提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不断推动公共资源向基层延伸,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始终以推动科普服务公平普惠,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10年来,全国达到《科学技术馆建设标准》的实体科技馆从118座增长至408座,增长了2.5倍;西部地区科技馆数量占比由19.49%上升为36.52%,全国科技馆地区性分布不均衡的局面进一步改善。流动科技馆累计配发612套,巡展4944站,将优质科学教育资源送达全国29个省区市1888个县市。科普大篷车立足乡镇,累计配发1251辆,行驶里程超过5000万公里,开展活动24.9万次,有效发挥“科普轻骑兵”的独特作用,实现覆盖乡村的科普服务。特别是为填补科普服务从城镇到农村“最后一公里”的空白,启动农村中学科技馆项目,注重引导优质科学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布局,带动了农村中学科学教育理念革新和教学方式转变。目前农村中学科技馆累计建设1112所,成为广大师生喜爱的科普教育基地。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真正实现了公共科普服务的公平普惠,也使科技馆体系成为真正覆盖全民的惠民工程及社会发展助推器。

  现代科技馆体系服务范围从城市居民为主拓展到全国城乡居民、线上线下公众,有效促进了科学教育资源的均衡普惠。图为2021年9月11日,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的小学生在张掖科技馆观看机器人表演。 求是图片 王将/摄

  服务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作用日益显现。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始终坚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要求,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着力找准服务的切入口、结合点、着力点,将资源建设和传播方向重点聚焦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所需,加强对科技前沿、生命健康等领域知识的普及,集中展示国家重大科技成就,彰显科技实力,突出价值引领。近年来,围绕航天、深海、核电、高铁、5G、人工智能、“双碳”等科技热点,持续推出各类科普资源。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初,全国327座科技馆联动发起“全国科学实验挑战赛”、仅用一周就策划制作全国首个线上抗疫专题展览、推出“空中课堂”服务中小学生停课不停学,在中国数字科技馆发布的相关科普资源总传播量高达22.5亿次。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后,组织开展“共襄战疫·共享未来——中国科协抗疫主题展览全国巡展活动”,服务全国24个省区市44站,构筑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科普阵线。

  国际科技人文交流渠道日渐拓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积极架设不同文明互学互鉴的桥梁,深入开展各领域人文合作,形成多元互动的人文交流格局。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始终坚持推动价值认同、增进互信理解、促进中国的科普场馆在国际舞台讲好中国故事,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举办亚太科技中心协会年会、“一带一路”科普场馆发展国际研讨会等国际会议,在国际科技组织积极履职,深度参与全球科普场馆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不断拓展国际科技人文交流渠道。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流动科技馆项目自2018年陆续赴缅甸、柬埔寨、俄罗斯开展国际巡展。比如,上海科技馆联合策划“青出于蓝——青花瓷的起源、发展与交流”特展巡展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取得良好科学传播效果。在国际博协科技博物馆专委会支持下,开展国际科普作品大赛、国际科技馆能力建设高级工作坊等,为丰富国际科普资源、提高国际交流培训水平作出有益尝试。

  三、秉持中国特色,护航科普事业行稳致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都需要科学素质建设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将认真学习贯彻《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进一步立足我国国情,不断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普事业发展之路。

  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把握现代科技馆体系发展正确方向。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科技馆体系工作全过程,突出政治属性,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中国科协“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的定位,聚焦靶心、服务中心、凝聚人心、坚定信心,推动现代科技馆体系高质量发展。

  坚持价值引领,助力形成崇尚科学的社会氛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现代科技馆体系将继续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以建设“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为抓手,将崇高的价值引领融入各类科普实践,助力形成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和创新生态。配合国家“双减”政策,探索建立“馆校结合”长效机制,以优质科普资源服务中小学科学教育需求,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各项活动,实现校内外科学教育有效对接,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培养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和创新意识,帮助其树立正确价值观,形成投身科技创新实践的意愿,为科技强国建设培养创新后备人才。

  坚持服务中心,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将继续聚焦“四个面向”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全面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以科技馆体系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紧贴国家重大时间节点开展系列主题展览、巡展、联合行动等,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紧跟科技发展步伐,与时俱进开发制作诸如“双碳”、航天、深海、人工智能等不同领域的展览展品和科学教育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环节。正确引导公众坚定信心、科学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为常态化疫情防控作出贡献。

  坚持以人为本,提升公众的获得感、幸福感。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将始终坚持以公众需求为导向,全面提升科技馆服务能力,持续打造全民的科学中心,构筑公众终身学习课堂。推动科技馆体系资源和服务的复制与推广,让更优质、更便捷的科普展览和科普活动惠及全体人民。以新内容、新形式、新技术实现科普供给侧改革,创新科普形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发展,构建网络化、立体化传播体系,为服务于更多、更大范围、更加多元化的公众打下基础。在展览资源开发中,追踪前沿技术,推动科普手段创新与展览资源质量提升;鼓励探索展览新形式,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等技术提升公众线上线下参观的体验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为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由上海科技馆、上海博物馆、南海博物馆、上海大学等联合策划推出的“青出于蓝——青花瓷的起源、发展与交流”特展巡展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科技和文化融合的方式,向公众展现中国陶瓷科技发展成就,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图为展览在乌兹别克斯坦展出。 中国科技馆供图

  坚持开放协同,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科普新生态。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将进一步创新完善运行机制,推动有条件的地方因地制宜建设科技馆,以全国科技馆联动为主线,以省级科技馆体系建设为重点,以数字科技馆为依托搭建运行管理和资源共建共享平台,打通体系的各个节点。创新中小科技馆建设模式,探索与博物馆、图书馆等共建共享科技馆资源,支持和鼓励多元主体参与科技馆体系建设,加强协同联动和资源共享,构建政府、社会、市场等协同推进的社会化科普发展格局。依托中国科技文化场馆联合体,推动科技场馆和文化场馆加强合作。完善法律法规,为科技馆行业发展提供法律保障。依托全国科普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加强标准化建设。打造科技馆体系“中央厨房”,加快数字化转型,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科普新生态。

  坚持开放合作,扩大国际科普合作“朋友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倡导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现代科技馆体系将进一步拓展民间国际科技人文交流通道,探索建立国际合作长效机制。积极参与和承担相关国际组织的工作和项目,增强国际话语权。利用国际会议与社会组织多方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培训和赛事等活动,促进国内外科技馆从业人员展教能力提升。策划组织国际科普活动,加强重点领域科普交流,深入推进“中国古代科技展”、流动科技馆国际巡展,探索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的长效机制。以更加开放的世界眼光,推动科学素质建设更好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增强国际合作共识,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增进开放互信、合作共享、文明互鉴,推进全球可持续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作者: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兼中国科技馆馆长

平台注册入口